講座題目:既見樹木,又見森林——個人與歷史的縱橫交織
主講人:施寒微(Helwig Schmidt-Glintzer 哥廷根大學 東亞文學與文化榮休教授)
主持人:李雪濤(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、全球史研究院教授)
翻譯:陳猛(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 博士生)
時間:2024年4月11日(周四)15:30-17:30
地點:北京外國語大學東校區圖書館五層學術報告廳
講座語言:德語(中文交傳)
講座摘要:
紅色主線是個體自己的人生選擇;而紅色支線則是社會的約束,在中國以前被稱為風俗習慣。這兩者會出現糾葛,而且紅線支線一直在變,有些時候還讓人覺察不到它的存在。我將“只見樹木,不見森林”所表達的哲理與索緒爾(Ferdinand de Saussure, 1857-1913)對“共時性”和“歷時性”的區別聯系起來。眾所周知,世界上有動蕩、革命和轉變,也有“歸心”意義上的轉向。從歐洲的視角審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,我試圖將近代史與這樣一種認識聯系起來:“中國社會的解放問題,同時也是從世界市場強權中解放出來的問題”,(魏波渡 Bodo Wiethoff)。魏波渡在這里指出了“依附性發展”的概念和依附性辯論。幾十年來,我一直致力于理解中國的知識界、文學、宗教等領域的發展態勢。在此過程中,我運用了主觀性、聽覺和味覺等范疇,以及啟蒙運動、軸心時代、遠和近等時空維度的秩序概念,同時也使用了比如在中國對佛教的接受、或對歐洲近代早期思想的辯論中所展現的辯論空間。
